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当人类讨论某个公司崛起的时候,到底在害怕什么?或者说,当我们给某个新技术贴上“时代终结者”的标签时,我们的潜意识里藏着什么样的认知陷阱?最近有个新闻挺热闹,国产AI公司深度求索的DeepSeek模型,突然在各大榜单上杀进全球前三,有人就开始惊呼:这是不是意味着OpenAI时代的终结?今天咱们就拿着这把认知的锤子,把这颗钉子好好敲一敲。一、技术革命的"非零和博弈"陷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2012年。当时有个叫Instagram的APP,被Facebook用10亿美金收购,创始人凯文·斯特罗姆在庆功宴上接到一个电话,是柯达公司CEO打来的。这位胶片巨头的高管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摧毁了一个百年产业。”但凯文的回答特别有意思:“不,我们只是发现了一扇新窗户。”这个场景特别能说明问题。人类总喜欢用“取代”这个词来描述技术迭代:数码相机取代胶片相机,智能手机取代数码相机。在一些人的认知中,世界就像个拳击擂台,必须有一个倒下另一个才能站起来。但现实往往更接近交响乐团,新乐器的加入不是为了让旧乐器闭嘴,而是让整个乐章更丰富。现在看DeepSeek的崛起,本质上是在GPT-4、Claude、Gemini这些大模型构成的AI星系里,又点亮了一颗新恒星。它带来的不是替代,而是光谱的拓展。就像当年谷歌崛起时,雅虎的市值反而涨了3倍;抖音席卷全球时,YouTube的月活用户反而突破26亿。真正的技术革命从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