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天写文章,不停地念叨立体史观的大周期律?那是因为历史规律真的无处不在。我最近在努力用很短的内容,把立体史观与世界文明史进程融合。要把宗教史、哲学史、政治史、科技史融会贯通。今天聊聊末代君王这个话题。传统历史上,末代君王的形象都很差。夏桀商纣酒池肉林爱美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爱美色,胡亥无能爱美色,杨广好大喜功爱美色。如此等等,末代君王大致有以下几个标签:要么爱折腾,如崇祯;要么很无能,如光绪(宣统还是小孩子);要么残暴,如纣王、炀帝;大多都爱美色。乍一看,似乎像那么回事。但仔细一想,就发现不太对。就说爱折腾这个事儿,最能折腾的肯定是开国之君,能折腾一个新帝国出来。要说爱美色,开国之君绝对不输亡国之君。按道理说,一个王朝,经过百年的励精图治之后,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统治经验,后面的继承者应该更强才对,为什么反而越来越弱呢?几乎所有的王朝,到了中后期,君王在历史上留下的形象都是质量断崖式下跌。这里的断崖式下跌,是他们留在历史书上的形象。实际上末代皇帝的亡国之路也各种各样:商纣王东征西讨,试图重塑王朝声誉,但最后被西周偷家,身死国灭。周幽王躺平,留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最后被杀国灭。周赧王眼见秦国要吞并天下,联合诸侯试图奋力一搏,失败失去所有。汉献帝乖乖地把位置让给曹丕,如果他不让,汉帝国会灭吗?答案是也会。和汉献帝处境类似的是曹魏最后一个皇帝曹髦。他选择坚决不让位,不做汉献帝,而且还激发了曹魏最后的血性,冲出皇宫,杀向司马家。最后被司马昭的人当街杀死,曹魏随后被司马家取代。如果曹髦侥幸杀了司马昭,能保住曹魏吗?答案,不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