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底,唐纳德·特朗普表示希望中国协助应对与俄罗斯的冲突,乌克兰情报部门披露中国生产的无人机零部件大规模流入俄罗斯无人机产业链。于是,俄乌战场的焦点再次来到了无人系统与供应链话题。事实上,中国早已对无人机出口采取了管制措施。只是俄乌双方都通过国际电商购买民用无人机零部件,然后自行组装成简易无人机,挂上手雷就成了杀人利器。这与中国的立场无关,也与中国无人机企业无关。只是,谁都想不到,中国民用无人机配件,竟然成了俄乌决胜的关键因素!一、无人机成胜负手!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前,无人机在战争中开始发挥作用,是2020年7月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武装冲突。在那场冲突中,无人机作战为阿塞拜疆军队取得冲突进程主导权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既是因为亚美尼亚方面无人攻防能力较弱,对阿塞拜疆无人机作战优势的快速增长缺乏足够警觉,也是阿塞拜疆长期以来重视发掘无人机作战潜力的体现。转眼到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当时的俄罗斯还没有意识到无人机的巨大威力,依然沉迷于钢铁洪流装甲决胜的战争模式。这种落后的战争观念,导致俄罗斯在第一波冲突中损失惨重。到了2023年,无人机已经成为俄乌双方摧毁对方战力的第一手段。战争进入2024年、2025年,局面发生巨大变化,无人机不仅是侦察与压制工具,更成为持续消耗战、纵深打击战的重要武器。统计显示,俄乌双方每日的制式无人机出动量已经从数十架跳升至数百架的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