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消费行业的情绪价值比较

市场 · 2025-07-06

这两周泡泡的热度下来了,可以来聊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关于“情绪消费”这件事。为什么会有情绪消费?因为每一个人都是情绪价值的生产者,也都是情绪价值的消费者。我在2017年开始研究情绪消费,当时写过一篇文章《努力控制负面情绪,却摧毁了自己的人生,为什么?》,开头从一个经典问题开始:“每天上班都是坐着,为什么还是这么累?”社会家的答案是,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你还付出了“情绪劳动”。大部分直接面对客户的职业都需要付出“情绪劳动”,比如:空姐要付出“热情的情绪劳动”,护士要付出“关心的情绪劳动”,医生要付出“冷静的情绪劳动”、殡葬从业人员要付出“悲伤的情绪劳动”……扩大了说,不管什么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下属面对“因为心情不好而粗暴无礼”的上司,要付出“委曲求全的情绪劳动”;甚至面对“拿腔拿调、不愿配合工作”的同事,你也要付出“虚与委蛇的情绪劳动”。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在后面要加一句,也没有白干的活。所有标准服务规范的职业,工资实际上都包含了“情绪劳动”的回报,对情绪的要求越高,回报也理应越高,所以空姐的收入比火车服务员高,星级宾馆服务员收入比一般旅馆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