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媒体11月6日发文指出,美国联合盟友突破关键资源依赖仅是时间问题,而中国若想缩小与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差距,将面临更高成本与不确定性。其言外之意是中国不要对目前的“稀土牌”盲目乐观。对此应当如何看待?新加坡《联合早报》在这篇文章还提到:依赖特定资源反制虽能短期施压,但随着替代供应链的逐步完善,其效果将逐渐减弱。反观高端技术领域,突破“卡脖子”难题涉及技术积累、产业链协同及人才储备等长期挑战,投入巨大且结果难以预估。尽管文章表述较为含蓄,但实际上已经是非常明确的“警告”,即中国利用稀土等资源卡美国脖子这一招只能取得短期效果,美国解决这一问题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对于美国在科技领域的“卡脖子”行为,中国要解决起来则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其言外之意并非只是中国不要盲目乐观,而是暗示中国不要轻易对美国进行反制。不可否认,以美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发展稀土相关技术或产业并非难事。特别是联合西方盟友和一些相关国家一起,打破中国的“稀土垄断”似乎确实只是时间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日前特朗普政府已经与澳大利亚和日本达成了合作开发生产稀土的协议,还在有意联合其他盟友和有稀土的国家一起生产稀土。美国如此发力,解决稀土问题或许真的只是时间问题。然而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来解决自身的困境或难题。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实际上已陷入停滞,“产供链”正在被美国打碎。也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各国各地区都在纷纷重构产供链,或者说是重构经贸体系。因此,稀土产供链的重构实际上也就是世界经贸体系重构的问题。虽然美国正在与澳日等国进行联合,但欧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地建立自己的产供链体系。这决定了欧洲国家很难与美国形成紧密的联合之势,即使是联合了也会出现一些分歧和矛盾。原因在于,美国不仅在科技上卡中国的脖子,同时也在卡盟友国家的脖子,至少也是要争取控制住科技发展和利用的优势。这也正是特朗普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也是特朗普发动全球性关税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