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巴菲特不常使用“商业模式”这个词,但他对企业“如何赚钱”“为什么能持续赚钱”的看法,实际上就是对好的商业模式的判断。巴菲特强调的好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有两点:一是护城河,让企业的优势在竞争中被放大,另一个是可持续的自由现金流,比如不依赖新技术,不需要大规模再投资,随着消费增长而自然扩大,高毛利、品牌忠诚度高,等等。但A股上市公司目前的商业环境已不是巴菲特投资的全盛时期(1977~1997),中美商业环境的差异更大,很多当时看来固若金汤的护城河,在现在的中国可能非常脆弱,主要原因在于:1、竞争更加恶劣,对手常常不惜自己巨亏也要把你搞垮2、市场环境变化更快,政府监管风险更大,对手不但是同行,还来自其他行业,来自监管部门3、消费者和客户更缺乏忠诚度在研究A股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时,要跳出巴菲特的经验,回到企业战略管理中第一性的问题,下面是我在商业模式研究中常常会问自己的三个问题:问题一:企业的核心资源与关键业务是什么?问题二:公司如何取得、使用并保护这些核心资源?问题三:公司如何让这些生产活动更有效率?弄懂这三个问题,是理解一家公司商业模式的关键,本文先以现制茶饮行业两种不同商业模式为案例,理解这三个问题为什么重要。蜜雪冰城和奈雪的茶虽然都是现制茶饮店,但它们做的根本不是一类生意。蜜雪冰城卖一杯6-8元的奶茶,品牌方就可以净赚1~2元;奈雪的茶上半年亏了1.1亿,营收21亿,假设半年卖了1亿杯奶茶,每杯20元中品牌方要倒贴1元。星巴克说自己卖的不是咖啡,而是社交空间,这只是一个比喻(所以也没有人觉得星巴克的咖啡好喝),但蜜雪冰城卖的却真不是茶,它的产品不是茶饮料而是原材料。商业模式上的差异在第一个问题(企业的核心资源与关键业务是什么)上就显现出来了:直营模式为主的奈雪的茶,从一开始就是复制星巴克的商业模式,核心资源是门店,关键业务是卖饮品等产品,所以第二、三个问题,都是围绕门店的选址、环境、服务、产品开发与组合,等等,来进行运营。但现制茶饮产业链的下游,要求现制现卖,销售场地分散,属于“卖人头”的服务模式,最主要的成本是房租和人力,既不能集中采购,也不能集中生产,没有规模效应,相反,规模越大,直营管理的难度也越大,中美之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