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经常晒娃,学英语单词、背唐诗、骑自行车,读书等等,但最近一年几乎没晒过,我问他,为啥不晒娃了?他说孩子三岁之前,我认为我的娃是神童,但三岁之后,却发现他是一个平庸的孩子,啥都学不会,反应也比较慢,就没有晒的动力了。我问他你三岁的时候会多少英文单词?大概十个。那不得了,你怎么证明他未来的成就不如你。他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又问他,平庸有啥不好的?他明显情绪有些激动,怎么能平庸呢,谁愿意自己的孩子平庸啊。为什么?对,为什么?很多家长接受不了孩子平庸,到底是为什么?这个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总结了身边两类人。一类是爱对比的。人到中年,朋友约会、同事闲聊,话题基本都围绕着孩子,谁家孩子成绩好,谁家孩子又得奖了。如果自己的孩子身无长物,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父母就会觉得脸上无光,颜面扫地。比是天性,更是人性,每个人都在不自主地跟别人比,但从未去思考过,这种比其实是一种内耗。就像社会用赚钱衡量一个成年人一样,所有人开始用成绩审视小孩子。而没有关注他们喜欢什么,热爱什么,过得是否幸福快乐。另一类是为孩子好,好到焦虑、恐惧,没有安全感。他们认为社会就业这么难,身边的人都在卷,那么孩子从小就应该赢在起跑线上,变成强者,才能在这个社会中立足,赚到很多钱,才能生活幸福。但其实我想说的是,小时候的平庸,跟孩子的未来没有必然联系。那么到底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平庸,我认为可以拆解一下巴菲特的人生。巴菲特是传奇人物,但他的童年时光却也是平庸度过的。昨夜巴菲特宣布辞职,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说自己成功最大的秘密就是:“运气好”。首先1930年在美国出生,这就是压倒一切的巨大优势。那时候美国是全球第一强国,科技、金融、军事繁荣,处于国运暴发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