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AI竞争的终局,可能不是拼“算力”,而是拼“电力”。因为AI越猛,越吃电。谁能把这笔电费扛住,谁就能撑到最后。最近的一些消息,让我越来越相信这个观点。比如前段时间,英国《金融时报》的一则报道。报道说,中国启动了针对AI的电费补贴。在某些数据中心密集的省份,只要你在数据中心全面使用国产芯片,就可以减免你的电费,最高50%。有人说,这么多啊,这可省钱了。也有人说,短期是省钱了,可是,能一直这样下去吗?到时候补贴一停,估计又要回到解放前了。怎么说呢?在我看来,这个补贴,与其说是短期的产业扶持,不如说是我们在AI竞争中,发起了一次“非对称”回击,用廉价充裕的电力优势,弥补芯片性能劣势。一个电费补贴,怎么就成“回击”了?它到底打到哪了?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去看看我们的对手,正在经历的一场能源危机。你知道吗?最近美国的科技巨头们,找电都快找疯了。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微软的CEO纳德拉说的:现在的最大问题不是计算(芯片)过剩,而是电。如果电力跟不上,即便仓库里堆满芯片也没用。品品这话。世界顶尖的科技巨头,手握最先进的算力芯片,最大的烦恼,居然是找不到足够的插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搞人工智能,真是太耗电了。当ChatGPT每日响应约2亿个请求时,耗电就足以支持1.7万个美国家庭的用电。这还只是一个AI应用的电量。预计到2035年,美国AI算力产生的电力需求,还会翻一番以上。但是,美国的电网,又特别不给力。他们的电网系统,大部分建造于几十年前,甚至更早。北美电网运营商就曾发出警告:未来几年,辖区内很有可能间歇式停电。摩根士丹利也说,2030年左右,美国某些区域的电力缺口,可能高达20%,AI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当需求爆炸,但供给却动不了、修不快时,麻烦就来了。弗吉尼亚州北部的劳登,一度是全球最大的数据中心市场之一。2025年,政府宣布加紧数据中心项目的审批。原因之一,就是电网的输电能力已经跟不上需求。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亚利桑那州的图森。他们拒绝了亚马逊的大型新数据中心项目,因为项目消耗了太多电和水。
查看全文